不同國家的臺灣媳婦育兒經
2016.06.25
TimeHut

  4.jpg

不同國家的臺灣媳婦育兒經  

    我們邀請了5位生活在不同國家的臺灣媽咪分享當地的飲食習慣,你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,再評估自己寶寶應該怎麼做較為合適唷!
    Japan‧日本

    日本嬰幼兒罐頭食品種類多

    在日本也是差不多在56個月大時讓寶寶接觸副食品。日本的嬰兒副食品選擇非常多,一開始我對於寶寶罐頭食品有些排斥,因為刻板印象之中認為罐頭食物不太健康,但女兒的曾祖母也經常購買罐頭給寶寶,連70幾歲的老人家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吃現成罐頭沒什麼問題,我才放心地購入不同口味讓女兒嘗試。

    當女兒1歲後,開始跟著大人一起吃飯,我會把白飯捏成小球狀,日本有許多種類的魚鬆、紫菜粉、綜合蔬菜或卡通造型的小小魚板,只要在白飯上灑上這些配料攪拌,就可以做成不同顏色與口味的飯糰,寶寶咬下去還會有可愛圖案出現。

5.jpg

    帶孩子外出用餐對於日本媽咪來說很常見的;從小嬰兒開始,我就時常帶著女兒出門。一般餐廳通常會準備兒童餐具及座椅;傳統日本餐廳會有合式塌塌米座位,嬰兒要滾要爬都沒有太大危險;而在連鎖餐廳裡點了兒童餐,就會贈送小玩具。我記得有一次一家三口外出用餐,店員送上兒童餐具的同時詢問兩碗拉麵要同時上嗎?當時我還覺得很納悶--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,後來店員說因為一般爸媽都會輪流照顧寶寶,怕麵放久了就不好吃,我聽到真的非常驚訝與感動!最近附設兒童遊戲間的居酒屋與卡拉ok的店家蠻受歡迎,除了大人盡興外,小孩也玩得開心。家裡附近剛好有一間燒肉店,可是我們家的最愛,不僅燒肉好吃,還有塌塌米座位及兒童遊戲區,我家女兒可是跟著我們從小小嬰兒吃到現在啊! 

    吃飯要吃得端正、吃得乾淨

    日本人注重的是吃飯禮儀,也就是坐姿與完食這件事。吃飯前要雙手合十地說「我要開動了」;吃飯時,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或跪坐在塌塌米上;吃飽飯也會雙手合十說「我吃飽了」。有時候,孩子不受控制,代表他還不太飢餓,於是日本媽咪就會索性把飯收起來,等到餓了再吃就好。

6.JPG

    Korea‧韓國

    全職媽自製副食

    大概4個月左右,韓國寶寶就會接觸副食品。韓國媽咪大多是全職照顧寶寶,所以,自己動手做副食品比例較高,像是臺灣寶寶常吃的米精,在韓國就找不太到,因為韓國媽咪通常會自己拿米來熬煮;還有臺灣媽咪喜歡熬大骨湯,而韓國媽咪會以丁香魚乾熬湯再煮成各式副食品,因為是魚類,對於寶寶較無負擔,且鈣質含量豐富。

    小寶寶就喝麥茶

    韓國人認為麥茶是很好飲品,像我之前得了腸胃炎,我婆婆告訴我喝溫麥茶調養,甚至是新生寶寶容易拉肚子,婆婆都會要求我餵未滿1歲寶寶喝麥茶,或是以麥茶來沖泡奶粉。而在超市也有販售專門兒童麥茶,喝起來與一般麥茶的口感差不多,只是口味再清淡一些。

    1歲喝鮮奶吃起士

    在1歲左右,韓國寶寶就會開始喝鮮奶、吃起士,在超市可以買到針對寶寶不同年齡需求(06個月及1歲以上)而製成的鮮奶與起士片。在韓國調查指出,寶寶食用麵粉較易過敏,婆婆甚至連老公都希望我不要太常提供麵粉製品給孩子吃,主食還是以米飯為主。 

    2歲開始接觸泡菜

    大家都知道韓國人愛吃泡菜,韓國小孩大約2歲就開始嘗試泡菜,若是自製泡菜就少放一些辣椒粉;或是也可以買到專為孩子設計、口味清淡的泡菜。而且,韓國人認為4歲以前口味就會定型,像大兒子現在還不太能吃辣,我老公也希望我多給兒子接觸。

7.jpg

    America‧美國

    吃食物泥罐頭才安全

    美國小兒科醫生建議寶寶滿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。而不同於臺灣媽咪認為自己製作比較新鮮的想法,醫師會希望爸媽先選購現成的食物泥罐頭來餵寶寶,原因在於市售副食品經高溫殺菌且剔除過敏原成分,適合第一次接觸副食品的寶寶。 

    直到12歲,許多寶寶還是會食用市售的食物泥;或直接餵食水果、生菜沙拉、pizza、義大利麵、起司、烤肉等,基本上一般美式食物都可以餵寶寶吃,並不會特別準備寶寶餐點,大多是大人版的縮小份量而已。 

    新生兒也是滿街趴趴走

    美國媽咪非常習慣帶著寶寶及幼兒在外用餐,如果在餐廳、公園、郊外用餐,看到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也不用覺得驚嚇(笑~)。對他們來說,生完寶寶等於就是恢復原來生活,帶著新生兒到餐廳或超市是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了。

    不強迫一定要吃完飯

    基本上,美國媽咪對於孩子乖乖吃飯這一件事都是採取放任態度。我的白人小兒科醫生跟我說,只要每天有吃東西、喝水,就不用強迫小孩一定吃完飯,只要鼓勵小寶寶多動(動了就會餓),我的寶寶2個月大時,醫生就跟我說可以每天30分鐘讓寶寶試著自己趴著抬頭了。 

    特別注意食物過敏問題

    由於美國小孩過敏比例蠻高的,美國媽咪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食物過敏的問題。以我自己為例子,我的寶寶對於麥麩、蛋及堅果過敏,因此在食物餵食上就必須特別小心。

8.jpg

    Britain‧英國

    先從早餐開始接觸副食

    在英國,根據寶寶的奶量以及居家訪視員(HealthVisitor,由受過訓練的合格護士至社區探訪未滿5歲的寶寶)的建議,46個月大的寶寶會接觸副食品,一般從給予米精或嬰兒食用的麥片粥開始;大約12周寶寶適應後,午餐也會吃些馬鈴薯泥或番薯泥。當寶寶1歲後,雖然可以開始跟著大人吃一樣的食物,若是有些太大塊或太硬的食物,就會切成小塊或再煮久一點將之軟化,以便寶寶咀嚼吞嚥。

    未滿1歲避吃堅果海鮮

    未滿1歲的寶寶會避免食用花生堅果類的食物,以免觸發過敏原,尤其若媽咪具有過敏體質就會特別注意。也會避免海鮮類食物(一般魚類除外)以免引發皮膚過敏。然而,過了1歲以後,就會鼓勵寶寶嘗試多樣化的食物。其實寶寶飲食方面的堅持,每個媽咪的想法不同,有些孩子可能很早就接觸甜食,有些孩子可能比較晚。不管早或晚,重要的是不要過量,平常一定多喝水,以促進身體循環代謝。

     寶寶自主探索食物樂趣

    近幾年,英國專家提倡「BabyLedWeaning」,也就是寶寶主導的斷奶,只要寶寶開始吃副食品,就算是步入斷奶階段了,讓寶寶自己主導副食品的攝取,自主摸索食物的樂趣,而不強迫餵食。以我的兩個小孩為例,老大從小就很安份,給她什麼食物,她就通通吃下肚;老二6個月左右吃副食品時,還都會好好地吃,但隨著年齡越大,若想嘗試著讓他吃,他越不吃,甚至把食物推開。於是,我們就在用餐時間,讓他會跟著我們一起坐,也給他一些飯菜,不要給他過多的注意,他看著大家都在吃飯,自然地也會開心地享用自己的食物。

9.jpg

    NewZealand & Australia‧紐西蘭+澳洲   

    控制糖分攝取習慣天然原味

    在紐澳的寶寶通常在56個月大時開始接觸副食品,紐澳媽咪對於糖分攝取較為計較,吃糖不管是對大人小孩來說都不好,尤其是寶寶不會克制,我對孩子會較嚴格限制吃糖份量。而由於市面上販售的副食品添加過多糖份,大部分的紐澳媽咪會選擇自己動手製作給寶寶吃。

    副食品方面通常會提供馬鈴薯、地瓜、南瓜、甜菜根、紅蘿蔔…等天然根莖類蔬菜蒸熟後與肉類一起打成泥;或是加入雞蛋做成肉球、麵包給寶寶吃。偶爾會給予絞碎的水煮蛋,過程之中不添加任何醬料或鹽巴,讓寶寶習慣品嘗天然食物。

    蔬菜都生食起士牛奶是點心

    年滿1歲後通常都長牙齒,紐澳媽咪會準備小點心給寶寶打打牙祭。通常是會把芹菜、紅蘿蔔、小黃瓜…等蔬菜切成細條狀給寶寶啃咬。

    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,臺灣孩子是以米飯為主食,蔬菜都會炒熟才吃,紐澳的主食是肉類再搭配生菜沙拉。紐澳孩子吃的蔬菜幾乎都是生食,點心可能是火腿香腸、天然水果與起士奶製品。不過,我通常會自己製作火腿香腸,以免吃下防腐劑等添加物。 

    不吃飯就沒飯吃學會珍惜

    若是寶寶不肯乖乖吃飯,紐澳媽咪通常可以狠下心把餐點收起來,讓寶寶知道若是不吃飯就會餓肚子,學會珍惜每一餐點。

bottom.jpg

Share to Friends
×

分享到朋友圈